近日,盐池县法院高沙窝法庭通过在线调解平台,聚焦争议焦点,线上线下多措并举,成功化解了一起涉八名农民工的劳务报酬纠纷,用有温度的司法服务为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创建添上务实一笔。
    据悉,被告个人雇佣原告八人从事温棚种植、养护等作业,完工后却未结清劳务报酬,经多次催薪无果,八人遂起诉至法院。
    案件受理后,承办法官经深入了解后认为,若简单推进判决程序,不仅耗时较长,还可能加剧双方矛盾,且八人因出勤天数、日薪标准及已履行金额等,个人欠款数额不同,薪金测算相对复杂。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急切诉求,法庭决定先从“情绪疏导”入手,再推进争议解决。承办法官一方面耐心倾听八名原告一一陈述,缓解其情绪,另一方面结合类似案例进行释法说理,详细讲解诉讼程序的时间成本、执行风险以及调解的优势,告知其“调解并非妥协,而是更快拿到报酬的有效途径”。经过多次沟通疏导,八名原告从“坚决不调解”转变为“接受调解方案”。
    情绪疏导见效后,法庭立即针对“八人薪资数额不明确”的核心争议,启动“云端多渠道核账”工作:首先收集整理原告提交的记工表、考勤记录,登记每人的务工基础信息,随后通过电话沟通、微信传证等方式,反复与被告逐人核实出勤天数、已付金额、未结款项,结合双方证据逐项比对演算,将模糊的“总欠款”拆解为8份清晰的个人薪资明细。
    在捋清账目基础上,法庭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组织在线调解。法官结合双方诉求,既向被告释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责任,也考虑其资金周转困难,协助双方协商出给予被告一定期限的支付方案。最终,八名原告与被告在线签订调解协议,法庭即时生成并送达民事调解书。
       “高沙窝地处工业集中区,临近年底,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的纠纷数量明显增多。”高沙窝法庭负责人表示,“法庭始终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置,不仅通过‘情绪疏导前置、线上核账厘清、多元调解化解’等举措高效解纷,还联动综治中心搭建协同化解渠道,对适宜分流的纠纷,及时通过综治中心力量介入调处,最大限度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、缩短维权周期,切实以司法力量守护劳动者权益。”
    下一步,盐池县法院将持续以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创建为抓手,以精细化诉讼服务融入审判工作各环节,积极整合现有解纷资源,主动延伸司法服务领域,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。